周京南:中國古代宮廷紫檀使用歷史考(下)
唐代以后,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手工業技術水平較之以前也有了進一步提高,以后迭經發展,到了元代,我國手工業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元代領土遼闊,交通發達,農業、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以外的多余商品,促使商人的貿易由國內轉到國外。羅盤針的廣泛應用和航海技術的進步,為開展海外貿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元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航海時代
元朝的貴族、官吏多經營海外貿易。在對海外貿易的過程中,來自殊方異域的特產源源不斷地流入國內,許多舶來品甚至進入了元朝宮廷,除了犀角、象牙、珍珠、寶石、香料等所謂的專供皇室貴族、權門豪強消費的奢侈品——“細貨”外,也有一部分是手工業產品所需的珍貴原料,這其中不能不談到元世祖近臣亦黑迷失及其進獻給元代宮廷的珍貴木材“紫檀木”。
紫檀木原木
亦黑迷失歷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可謂“三朝元老”。他奉元廷旨意,數度泛海浮舟,出使外洋,經驗豐富,在遠赴海外期間,亦黑迷失特意留心于殊方異域的番貨、遠物、珍寶、奇玩。對于產于西南洋地區的紫檀木,亦黑迷失更是格外傾心。據《元史》記載,亦黑迷失于“至元二十四年,使馬八兒國,取其佛缽舍利,浮海阻風,行一年乃至。得其良醫善藥,遂以其國人來貢方物,又以私錢購紫檀木殿才并獻之。”當時元朝宮廷正大肆營建大都的宮殿,而紫檀木對于元朝宮廷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的殿材,所以亦黑迷失在出使西南洋的“馬八兒國”期間,又以私家錢重金購得紫檀木獻給元廷。
馬八兒國是印度南部的古國,文獻記載馬八兒與俱藍國,是“忻都田地里”(元代對印度次大陸的統稱)中“足以綱領諸國”的二個重要國家,與元朝關系密切,自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起,馬八兒國多次遣使入元,帶來珍珠、象、犀、奇獸等物。馬八兒國位于今印度南部的馬拉巴爾(Malabar),其地理位置與今天印度西南部的邁索爾(Mysore)接近,而印度西南部正是植物學界公認的極為名貴的“檀香紫檀”的唯一產地。根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的《家具用木材》一書轉引《紅木》標準的規定,紫檀木類適用的樹種只有一種,即“檀香紫檀”:“紅木共分八類……其中紫檀木類的適用樹種僅一種,為‘檀香紫檀’,產地:南亞一帶的印度南部。”又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先生講:“屬于紫檀屬的木材種類繁多,但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只有一種‘檀香紫檀’,俗稱‘小葉檀’,真正的產地為印度南部,主要在邁索爾邦。”可知,亦黑迷失從印度南部馬八兒國購進的紫檀木殿材,應是極為名貴的“檀香紫檀”,也就是今天民間慣稱的“小葉紫檀”。
元世祖忽必烈畫像
亦黑迷失不辭勞苦,出使重洋,“取佛缽舍利”,“得良醫善藥”,同時又以重金為皇家進獻紫檀木,其一片忠心,深得世祖皇帝的賞識。史載亦黑迷失回國后,“嘗侍帝(元世祖忽必烈)于浴室,問曰:‘汝逾海者凡幾?’對曰:‘臣四逾海矣。’帝憫其勞,又賜玉帶,改資德大夫,遙授江淮行尚書省左丞,行泉府太卿。”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成宗繼位,亦黑迷失又于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再次向元朝宮廷進獻紫檀木。成宗元貞二年五月丁酉,“也黑迷失(即亦黑迷失)進紫檀,賜鈔四千錠。”受到了成宗皇帝的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