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九州騰飛”千年紅酸枝自然形木雕作品創作談
在即將過去的2013年,“中國夢”無疑是全國各領域內最熱門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倡導,進一步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匯聚追夢圓夢正能量。一個民族的復興,不僅僅要靠經濟的發展,更需要有靈魂來支撐,而這個靈魂即是文化。中國的文化、我們中國的審美思想,包括我們中國人所創作的當代藝術,都應該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中國夢囊括了中國民族所有藝術的復興。
對莆田工藝美術界來說,做大做強莆田工藝美術產業,便是當代莆田工藝美術家們共同追求的“中國夢”。面臨雖有仙作古技,卻漸缺創造性的困境,莆田工藝美術界致力提升產業研發水平,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為此當地規劃籌建海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努力發展創意產業?!爸袊鴫簟笔抢寺?、宏大的,也是具體的。夢想成真則需要付出堅韌不拔的努力。在百家爭鳴的工藝美術界紛紛為祖國獻禮的時刻,仙作人也交出了屬于自己的一份滿意的答卷,助力“中國夢”。
《中國夢》作品創作團隊 自左起:莊南鵬、李得濃、佘國平、鄭國明、何春魁
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夢想,有些夢想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模糊的意象,有些只是只言片語的零散的思想,有些止步于凌亂慘淡的嘗試。而夢想只有成為一種清晰的思想意識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向現實轉化的道路。假如每個人都有夢的話,那閱木者該是最能直觀體驗到所謂“美夢”的滋味了。當閱木者尋到一株想象都無法企及的珍木時,當這樣一株珍木通過自身修作成為一件具有時代意義的珍品的時候,難道沒有讓人有如在夢中的感覺嗎?而稍加試想,這幾百里、幾千里的尋木、閱木,走的是什么路,乘的是什么車。這種交通和行動的便利性在國力孱弱的時候是沒有可能的。而閱木者將精美的作品在世人面前展示,向世界發布,這樣對美的欣賞心境在動亂貧窮之時也是無法存在的?!爸袊鴫簟彪x不開我們個人的夢想,是我們個人的夢成長的條件和土壤。個人夢想的實現離不開“中國夢”的土壤,“中國夢”由萬千個人夢想來組成。
藝術的精髓在于其深蘊的人文關懷。我在早年創立企業時,便將“圓緣六合”作為事業的夙愿,而“中國夢”的提出,更加堅定了我為紅木界發展助力獻禮的心意。數十挑一的選材,十余名木雕藝術大師及名匠的聚集,三年寒暑的交替,浮雕、圓雕和立體鏤空雕多種工藝手法的交融,終成此鴻篇巨著?!爸袊鴫簟ぞ胖蒡v飛——千年紅酸枝自然形木雕無雙巨作”高逾5.6米,直徑達2.2米,氣勢之恢宏,令人嘆為觀止。作品以一棵姊妹合體的千年紅酸枝為材,象征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澤惠華夏蒼生。一柱擎天,樹干上的九個樹瘤幻化成五爪九龍,龍本為神圣尊貴象征,五爪更指帝王專屬,“九”又為至尊之數,至尊至祥,更喻寓著九州子孫積極進取、剛健有為的精神面貌;頂部為一鍛銅制的立體太極球,
底座的五十六朵祥云交融,譜寫出中華民族“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不朽篇章。雕刻的技法,特別體現出龍的剛健,有強碩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可聞其聲,如戛銅盤,栩栩如生。其中包含的紅木文化與木雕技藝更是博大精深。
七分自然,木雕設計的重點在于以木為本,對于紅木雕刻而言,紅木的材質是創作的起點,也是創作的歸宿,一切的創作活動都是圍繞著木材本身去實現的。所有的創作在沒有表現出來之前均只是一種想象。一件作品是否完美,想象構思這一個過程最為關鍵,很多時候這種思考所花費的精力和心神,甚至比雕刻的過程更加漫長艱辛。國力的與日強盛,民族的繁榮富強,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再加上工藝匠人的醞釀已久,“中國夢·九州騰飛”無雙巨作乃成。審材最能體現出創作者的藝術修為。對原木的觀察欣賞,以木料外形,木紋,特征進行聯想,將木料的缺點變成優點,然后出無雙之作?;帕龌贸删琵?,以紋理為祥云,有精雕細刻,有大膽留白,無不體現著創作者對木性的感悟。在藝術性的表現過程中,精神的內涵往往技巧的處理,甚至不在乎技巧,這正是古人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此坪唵?,其實更是高難的創作。藝術的探索,紅木的熱愛,中國夢的追尋,此等強烈情感的傾注,三年寒暑的交替,終有此此時代獻禮。
三分人工,木雕技藝來自工藝師們不斷實踐總結,師承“仙作”,無間摸索。同時又通過工藝師們的實踐豐富創新,雕工初成?!爸袊鴫簟ぞ胖蒡v飛”交融使用浮雕、圓雕和立體鏤空雕工藝手法精心打造,用以浮雕技法,以底版為襯托,突出所雕刻藝術品的屬性,也體現在樹瘤的圓雕化龍處理,浮雕和透雕的應用也使得作品達到空靈剔透、玲瓏精巧、雅致美觀的藝術鑒賞效果,產生感人效應。紅木雕刻素有“七分自然,三分人工”的創作原則,原材的資質雖為作品增色,但精妙的技藝也是不可獲缺的。結合原材和立意,充分合理地采用各種雕刻技巧,經過深思熟慮的創作立意之后,雕刻制作的技巧顯得十分重要,不僅表現了創作人技巧熟練與否,也體現了起創作思維的高低之分。處理的意圖以及表現手法又與作品表達的內容分不開。九州騰飛的創作意識加之嫻熟應用的雕刻手法,正是“粗木細工”的體現,技術精到者?;酁樯衿?,遇以良材,更至為傳奇。匠人們對“仙作”的傳承,對雕刻技巧的不懈追求,正是“化木成龍”的點睛之筆。
我始終相信一件藝術品的誕生往往能將創作者的真實情感表現出來,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去感受到食物表現在同一件作品之上,同時又可以根據他們的心愿來凸顯表現某些部分,發揮著創作者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遵循自然真實性的同時,結合自身所懷情感加以大膽主觀的處理,正是創作者所追的發展創新之路。經藝術家的創作,使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紅木雕刻藝術的作品最大限度表現了自然與創意之美,健康的自然與創意之美也表現了時代精神之美。這是雕塑藝術所追求的崇高境界因此,它同樣滲透著藝術家和觀賞者的知慧、情感、思想和崇高精神。筆者相信,立足傳統,致力創新,緊跟時代精神,才是紅木雕刻藝術的正途,也是所有仙作人永遠追尋的目標。
謹以“中國夢·九州騰飛”作品獻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