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各部件名稱,你能叫出來幾個?
傳統家具和當代生活融合,靜謐、溫馨,成為了最有個性也最有溫度的家居裝飾。不管是大家或是小家,傳統家具那美麗和細膩的做工,至少讓每個角落都出彩。
可是,對于傳統家具,還有很多等待挖掘的“寶藏”。比如關于一件傳統家具各個部分的名稱,很多人不太熟悉,甚至根本就不知道。
◇ 椅 凳 類 ◇
▼杌凳無束腰羅鍋棖加矮老管腳棖杌凳
在無束腰杌凳中,直足直棖乃其基本形式。在棖上可以安短柱,稱“矮老”。棖子中部拱起的地方,稱“羅鍋棖”。棖子纏裹著腿足名叫“裹腿做”。有的腿足下端安棖子,名叫“管腳棖”。
三彎腿有束腰杌凳
有束腰杌凳以直腿內翻馬蹄,腿間安直棖或羅鍋棖為常式。直腿之外有略具S形的三彎腿和鼓出而又向內兜轉的鼓腿。管腳棖也可以在有束腰杌凳上出現。有時腿足落在木框上,木框之下還有小足,這種木框叫“托泥”。
▼坐墩四開光坐墩
在明及清前期的坐墩上,大都保留著藤竭和木腔鼓的痕跡。坐墩的開光來自古代藤墩用藤子盤匯做成的墩壁。弦紋及一周圈狀如鈕扣的紋樣象征繃鼓面的皮革邊緣和釘皮革的帽釘。▼長凳
有束腰羅鍋棖二人凳
明清之際,長凳式樣繁多。其中,小條凳是民間日用品,在明潘允征墓出土的明器中可以看到同類的家具。二人凳宜兩人并坐而得名,在南方稱之為“春凳”。
▼燈掛椅只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都叫靠背椅。其中面窄而背高的一種專稱“燈掛椅”,以形似懸掛燈盞的竹制燈架而得名。▼玫瑰椅
形制矮小,后背和扶手與椅座垂直,北方叫“玫瑰椅”,南方叫“文椅”,因文人喜歡使用而得名。
▼官帽椅搭腦及扶手部伸探出頭的叫“官帽椅”,或“四出頭官帽椅”。
搭腦及扶手不出頭而與前后腿彎轉相交的叫“南官帽椅”。▼圈椅
“圈椅”一名,明代或稱之為“圓椅”。它的后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圓婉柔和,極為美觀。就坐時不僅肘部可以倚擱,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甚為舒適。▼交椅
交杌加上靠背,便成交椅,有直后背和圓后背兩種。直后背交椅的靠背有如燈掛椅,圓后背交椅的靠背則如圈椅,宋代稱之“栲栳樣”,一般都采用金屬飾件釘裹交接部位,以加強連接并取得裝飾效果。
◇ 桌 案 類 ◇
▼炕桌
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
炕桌有一定的寬度,縱、橫約為3:2,用時放在炕或床的中間。
▼香幾
香幾因承置香爐而得名。香幾圓多于方,腿足彎曲較夸張。香幾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多居中設置,自應面面宜人觀賞,體圓而委婉多姿者較佳。
▼酒桌
酒桌遠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沿面邊緣多起陽線一道,名曰“攔水線”,為了阻擋酒肴傾灑,流沾衣襟而設。▼方桌
方桌有大、中、小之別,匠師名之曰“八仙”、“六仙”和“四仙”。“一腿三牙羅鍋棖”是標準的明代式樣,因每一條腿與三塊牙子相交,下又有羅鍋棖而得名。方桌用攢接法做牙子,為常見的式樣,有束腰方桌比較罕見。
▼條幾、條桌
條幾、條桌因腿足位在面板盡端,如長逾一丈,支點之間的跨度太大,面板便會彎垂,產生所謂“塌腰”之弊。▼畫桌、畫案(云紋牙頭畫案)
畫桌、畫案,為了便于站起來書畫,都不應有抽屜,其為桌形結體的為畫桌,案形結體的為畫案。
◇ 床 榻 類 ◇
▼羅漢床
床上后背及左右兩側安裝“圍子”的,稱之為“羅漢床”。羅漢床更顯著的變化表現在圍子上。床上三面各有一塊圍子的為“三屏風式”,由五塊組成的為“五屏風式”,更多的還有“七屏風式”。圍子本身的做法有獨板圍子,攢邊裝板圍子,攢接圍子,斗簇圍子等。▼架子床
架子床是有柱有床頂的統稱,進一步細分,還可以區分為只在四角有立柱的“四柱床”,和四柱之外正面還有兩柱的“六柱床”。兩柱乃為安裝門圍子而設,故又叫“帶門圍子架子床”。
◇ 柜 架 類 ◇
▼架格
架格稱“書格”或“書架”。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為四足,用橫板將空間分隔成若干層。三層的1件四面空敞,中間設抽屜兩個。有的架格在后背安裝透欞,或三面安裝透欞。如四面安裝透欞,或后背裝板,三面安裝透欞,通俗稱“氣死貓”,是民間使用的通風食櫥。也有極為考究的用紫檀制成,其用途當然是為了放置珍貴的圖書或文玩了。 ▼圓角柜
圓角柜,又名“面條柜” 。柜頂前、左、右三面有小檐噴出,名曰“柜帽”。柜帽轉角處多削去方棱,遂成圓角。柜帽是為了在上面鑿眼做臼窩,以便容納向上伸出的柜門門軸。故圓角柜亦稱之為“木軸門柜”。它的側腳顯著,造型挺拔,和無束腰家具擺在一起,顯得格外調和。▼方角柜
方角柜四角見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無側腳。柜門同樣有硬擠門或有閂桿兩種做法。其上無頂箱的古稱“一封書式”,其貌似有函套的線裝書。上有頂箱的叫“頂箱立柜”,又叫“四件柜”,因按成對計算,兩具乃由四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