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食品、化妝品包裝不允許使用有國家標準的貴金屬和紅木材料!
4月26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委托中國包裝聯合會召開GB 23350--2021《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審查會,會議以線上形式進行。
會議由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主持,標準起草組詳細介紹了修改單的編制過程、主要內容、意見匯總處理結果等情況。與會專家針對修改單的內容進行了充分討論,碰撞出不少精彩的火花,對其中一些專有名詞、條款的表達方式進行了多角度思考和論證,力求表述清晰,不存疑義和空白。
部分專家認為,在標準修訂過程中,發現問題,卻不解決問題,是不合適的。需要想辦法,予以修正解決,使標準越來越完善,提高其可執行性和可參考性。產品有產品的出廠價、成本價、批發價、銷售價。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如果不產生交易的話,就不能算是商品。標準中有時提到商品,有時提到產品,應予以解釋或補充說明,標準條款中所說的產品指的是市場流通中的商品。
絕大多數紅木都是瀕危植物物種,國家有法律規定,需要合法使用。取得許可后可以砍伐使用,但在實際使用上作為包裝材料,會造成浪費。應當在推薦性國家標準中予以制止,倡導正確的做法。
根據綠色低碳的要求,反對過度包裝,消除豪華包裝,月餅和粽子的包裝材料,不應該使用貴金屬、紅木材料。為了便于執法,材料不允許使用有國家標準的貴金屬(GB/T 17684-2008)和紅木(GB/T 18017-2017)材料。月餅不應與其他商品混裝,粽子不應與超過其價值的商品混裝。
最后,編制組在編制說明中添加了說明,并將在后續的標準釋義和官宣中,將進行細化,使檢測機構、執法機構、廣大消費者等有理解準確,易學易用。
針對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現象,上述新標準提出,糧食及其加工品包裝層數不應超過三層,除直接與內裝物接觸外的所有包裝成本不超過產品售價的20%,并對不同食品的商品必要空間系數作出規定。這些量化標準從包裝層數、包裝成本、必要空間系數等角度,分別給這兩類商品包裝套上了“枷鎖”。
相關專家表示,由于這是強制性國標,意味著企業必須執行。該新標準是遏制過度包裝的第一步,這一步越扎實,即包裝標準越清晰、越完善,那么過度包裝的商品就越容易“瘦”下來。因為企業在包裝方面有了“剛性指南”,不容“任性包裝”;同時,這也為有關行政部門監督、查處提供了“鐵的依據”。
聲音:
對于消費者來說,自覺地減少使用過度包裝的商品,就能通過自身的消費偏好倒逼企業減少過度包裝行為,從而慢慢回歸生態化設計。消費者應對產品外包裝做好垃圾分類,盡可能避免產生污染,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
數據:
有研究表明,我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這些包裝廢棄物中,大部分是過度包裝產生的。2020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電商平臺商品包裝進行抽查時發現,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過度包裝,其中化妝品包裝不合格率高達70%。
實施:
舊規定是2010年4月1日開始實施,新規定是2021年8月10日發布,并在2022年3月8日主要針對月餅和粽子進行修改,并在2022年8月1日實施,比新規定提前了1年,這一年,其他食品和化妝品有1年適應新規,實施日期前生產的月餅和粽子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