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嚴厲打擊哄抬海運價
2021年我國外貿總值突破6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為實現今年外貿“開門穩”,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提出四方面15條政策措施,努力保訂單、穩預期,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意見》稱,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堵、斷”問題仍在持續,導致不少企業“有單不敢接”。為了緩解國際物流壓力,文件提出,鼓勵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引導各地方、進出口商協會組織中小微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
對于“高運價很大程度上是貨運代理哄抬行為造成”的行業看法,文件強調,會持續加強國際海運領域監管,依法打擊違法違規收費、哄抬運價等行為。依法依規調查涉嫌壟斷行為。在多雙邊場合呼吁共同暢通國際物流。
《意見》稱,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基礎并不牢固,今年穩外貿工作難度前所未有。
面對運費、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導致企業負擔加重的問題,這次出臺的文件提出,繼續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平均時間壓縮到6個工作日以內;鞏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運前訂單被取消風險等的保障力度以及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的支持力度;抓實抓好外貿信貸投放,進一步加大對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另外,人民幣匯率整體呈現上升態勢,也使部分外貿企業“出口不增收、增收不增利”。這次出臺的文件有針對性地提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提升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意識與能力,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
此外,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進一步優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賠條件,強化產品聯動,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積極拓展產業鏈承保,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承保的覆蓋面和規模,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運前訂單被取消風險等的保障力度以及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的支持力度。